校园新闻

附中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 为新疆墨玉县教师开展系列戏曲专题培训

“各位老师,请注意看这位示范同学的头、手、脚、腿、躯干等各部位的配合……”这是附中表演科教师胡佳楠正在通过网络为新疆墨玉县百余名教师讲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课程。11月20日,附中教学实践管理中心搭建线上教室,为新疆墨玉县百余名教师开展戏曲舞蹈、戏曲绘画、戏曲音乐等系列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课程运用了线上直播与3D全息透明展示舱技术,确保网络课堂音视频细节清晰流畅,提升实时互动体验感。

表演科讲师 胡佳楠

《舞蹈基础人才培养教学——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为例》

课程介绍了古典舞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作用,现场示范从局部到整体的训练步骤。学员们在新疆教室现场翩翩起舞,与老师热情互动,加深课堂理解。

232a93ab94c14b3886d5bba625dc532d.jpg

表演科讲师 张晓辰

《“灯”“戏”同源:花鼓灯与花鼓戏的艺术纽带》

课程讲解了民间舞、花鼓灯与花鼓戏的艺术特色,通过现场示范,展示了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不同舞蹈特色。

张晓辰.JPG

高级教师 赵凤琴

《中国戏曲娃娃绘画教学》

课程阐释了“缠绕画法”的应用技巧和教学方法,通过实用易学的技巧和知识分享,讲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绘制一幅生动逼真的京剧人物画。

音乐科高级讲师 杨阳

《京剧音乐与民族器乐融合的美妙旅程》

课程围绕京剧音乐与古筝演奏的融合展开讲述,对戏曲音乐表达和演奏技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演奏,赏析经典作品,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C97.jpg

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北京的课堂场景被栩栩如生地“搬”到了新疆墨玉县,两地师生仿佛置身同一空间实时交流互动。我校教师们手、眼、身、法的细微动作被清晰捕捉,轻盈跃动的音色被高度还原传递,学员们沉浸其中,踊跃参与。讲座结束后,我校与墨玉县教师学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共同探讨了美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教学的沉浸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习者能够直观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为提升当地美育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为新疆墨玉县量身打造一系列具有国戏附中特色的高质量网络培训课程,以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未来,我校将持续探索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形式,促进师生在专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不断探索戏曲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C9739.jpg